跨文化阐释综述
作者:
孙瑜
期刊:
海外英语(下),2021年(23):179-180+187 ISSN:1009-5039
作者机构:
[孙瑜]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跨文化阐释;他者;“视界融合”;翻译;对外传播
摘要:
跨文化阐释涉及不同文化层面,是他者文化与自我文化的"视界融合"。该文以文学文化、翻译、全球化和对外传播为切入点,研究整理跨文化阐释,摆脱"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羁绊,构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达到民族间文化间的互惠性理解,让自我遇见他者,得以完善自己。
语种:
中文
展开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儿童电影的叙事选择
作者:
刘叶红;周秋良
期刊:
电影文学,2021年(16):55-59 ISSN:0495-5692
作者机构:
[周秋良]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刘叶红]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wdkj&>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华语儿童电影;游戏性;本土性;儿童本位
摘要: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儿童电影在国际产业化市场中长期处于式微的困境中。究其原因,儿童影视创作所依托的叙事选择,讲什么和如何讲好中国叙事至关重要。张扬游戏精神的叙事方式;立足本土文化,从中国古典文化和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汲取素材的叙事内涵;践行"儿童本位",放眼世界的叙事理念应是华语儿童电影创制的三大叙事选择,也是华语儿童电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拓展其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的法宝。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马笑泉《宝庆印记》中的主观情感观照
作者:
曾娟;刘倚
期刊: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6(06):81-85 ISSN:1672-738X
作者机构:
[曾娟; 刘倚]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马笑泉;《宝庆印记》;情感观照;显性;隐性
摘要:
邵阳籍作家马笑泉的散文集《宝庆印记》,对家乡邵阳的人文、地理、风俗、物产作了系统描绘。在文本中,"我"的"显性"观照独具哲思化和内省性,"我"的"隐性"观照则突出表现为真实化和非连贯性。两者相互渗透、依托、融合,借助家乡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表现出他对文化命脉与社会发展两相悖论的探究,以及深深的故园之思和故园之忧。
语种:
中文
展开
体验式教学在当代文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曾娟
期刊:
文教资料(高中版),2021年(06):195-197 ISSN:1004-8359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曾娟]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当代文学;探究学习;参与感;主体性
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等特征,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针对当代文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某些问题。走进故居自己感知、走向舞台自己表演、走上讲台自己讲课,这三种体验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媒体平台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特点和形式研究
作者:
谭彬
期刊: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1年(8):291-292 ISSN:2097-1621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谭彬]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对外传播;湖湘文化新媒体;对策
摘要:
湖湘文化对外传播有助于提升湖湘文化软实力,促进湖湘经济发展,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湖湘文化加速对外传播插上了翅膀.本文在论述湖湘文化对外传播意义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新媒体时代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形式,并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平台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提出了新媒体平台下提升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以期为湖湘文化更好地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语种:
中文
展开
民国“红楼戏”的海外演出
作者:
许莲花
期刊:
品位·经典,2021年(20):12-14+20 ISSN:1674-6147
作者机构:
[许莲花]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红楼戏”;海外演出;梅兰芳
摘要:
民国"红楼戏"的海外演出从剧种来看,主要是京剧和粤剧;从地域来看,主要在日本、东南亚和美洲;从影响来看,一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名角偕名班成员去海外演出,一是单一的班主率班子成员去海外商演。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马笑泉《放养年代》的童年叙事
作者:
曾娟;封景
期刊:
城市学刊,2021年42(02):81-86 ISSN:2096-059X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曾娟; 封景]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马笑泉;《放养年代》;儿童视角;***角;童年叙事
摘要:
马笑泉的小说《放养年代》以20世纪七八十代的县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以任冲为首的孩童在放养状态下的童年经历。作者运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视角来审视放养年代里大人和小孩的生活面貌,使作品具有悬念、陌生化、留白的艺术效果,并对儿童教育问题有着深切的反思。这种"反童话"的童年叙事区别于一般儿童文学作品对纯洁、天真、无邪童年生活的叙述,具有某种开拓性和现实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21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陆上丝绸之路书写
作者:
王泉;王亚玲
期刊:
城市学刊,2021年42(03):65-69 ISSN:2096-059X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王亚玲] 宁乡一中 白马桥初级中学,湖南 宁乡 410600;[王泉]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陆上丝绸之路;报告文学;地域文化;民族传统
摘要: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沿线的文化遗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报告文学书写丝绸之路以纪实性和现场感见长,能够唤起读者的历史意识。21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在发掘陆上丝路历史的同时,从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提炼国人大胆创新的拓荒精神,并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呈现出思辨色彩。一些作品书写丝路沿线的国际合作,凸显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敦煌、新疆等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存在,而是融会了作家审美情感的文学景观。这样的丝绸之路书写契合了“一带一路”的时代语境,塑造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民族魂。
语种:
中文
展开
北宋都城谣谚中的包公
作者:
王林飞
期刊:
城市学刊,2021年42(02):87-92 ISSN:2096-059X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湘学研究院 湖南城市学院研究基地,湖南 益阳 413000;[王林飞]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wdkj&>湘学研究院湖南城市学院研究基地
关键词:
开封;谣谚;包公
摘要:
北宋都城开封谣谚对传播包公清正廉明、为民请命、抗击权贵的形象起了重要助推作用。开封在当时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使得有关包公的谣谚能扩散至边邻四方和偏远地区,并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而进入诗文小说及各种说唱艺术中。包公既是司法公正的象征,也是民众清官情结的凝聚。包公扬名开封有诸多缘由,北宋都成开封关于包公的谣谚对于当今的城市文化发展和廉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具身认知科学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启示
作者:
尹穗琼
期刊:
海外英语(下),2021年(21):228-229+234 ISSN:1009-5039
作者机构:
[尹穗琼]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具身认知科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启示
摘要: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我国已有四十多年发展历史,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实现有效的i+1输入。具身认知科学提出的概念假设、替代假设和构成假设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分级教学下的梯次任务设计,语言形式学习、学习环境和语言使用环境的动态交互作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延展使用都是实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有效输入的有效手段。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学生食品营养知识与膳食结构调查
作者:
朱冠羽;蔡枚英;彭延春;李洁
期刊:
饮食保健,2021年(3):291-292 ISSN:2095-8439
作者机构:
湘南学院临床学院 413000;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蔡枚英; 李洁; 彭延春] 湖南城市学院;[朱冠羽] 湘南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食品营养知识;膳食结构;饮食习惯
摘要:
目的:了解某大学30名学生的食品营养知识和膳食结构,为促进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提供依据.方法:自制"关于大学生食品营养知识与膳食结构调查"的调查问卷.对某大学学生性别以及所在年级、专业等因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96%.男生和女生比例为51:49,抽取其中30份.当代大学生对于食品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自身的膳食结构不太合理.结论:大学生的食品营养知识较缺乏,膳食结构较不合理,但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希望形成科学的营养认知和膳食结构.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南省教育财政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菲德模型的验证
作者:
邱丽华
期刊:
荆楚学刊,2021年22(01):69-77 ISSN:1672-0768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邱丽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wdkj&>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教育财政;经费支出;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菲德模型
摘要:
根据2014-2019年湖南省教育与经济的数据样本,在菲德模型的基础上,设置湖南省教育经费支出、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模型指标,构建湖南省教育财政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湖南省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三类地区经济增长所受影响程度有差异,所受影响最大的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本次研究结果对湖南省政府今后调整教育财政经费支出政策、确定教育财政支出重点、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周立波红***的多维改编
作者:
黄琳;傅建安
期刊:
文学教育(中),2021年(8):18-20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傅建安] "三周"红色文化传承科普基地;[黄琳]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周立波;红***;多维改编
摘要:
周立波是湖湘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中国当代很有实力的一个乡土型与审美型相结合的文学流派"茶子花派"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以其语言的生动活泼、富有浓郁明丽的地方色彩,擅长描写农村中的生活,乡土气息浓厚而备受读者青睐.自周立波小说诞生以来,对其小说的改编也从未间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改编热,本文仅就其红***的改编做一探讨.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中国早期典籍中的记梦及其功用
作者:
曾小霞
期刊:
今古文创,2020年(05):85-86 ISSN:2096-8264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梦文化心理;梦占;功用
摘要:
中国古代典籍如《左传》《史记》中记载了大量的梦故事,探究中国梦文化心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梦与先民们的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密切相关,梦渗透到非梦中,与之一起构成历史。早期梦的主要功用有:阐发人生观、沟通鬼神、梦占军国大事。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考
作者:
卢艳阳
期刊:
校园英语,2020年(20):7 ISSN:1009-6426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大学英语的思政性特征隐藏较深,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重视课程思政,在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政内容。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在我们今后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认知导致英语学习充满了功利性色彩。虽然说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但不可忽视语言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高校教学的重点是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分析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语种:
中文
展开
庞德对徐志摩诗学的影响
作者:
傅建安;李辉辉
期刊: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22(02):51-54 ISSN:1009-2560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傅建安; 李辉辉]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庞德;徐志摩;影响;诗学
摘要:
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创始人,对东西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志摩在英美留学期间深受庞德的影响.埃兹拉·庞德的"日日新"创作精神影响着徐志摩对新诗道路探寻,庞德的节奏、韵律理论更是启发了徐志摩对诗歌形式的思考.庞德诗歌在意象理论上注重古典意蕴与意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他的意象体现出强大的意境张力,这些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庞德影响了徐志摩的诗歌,进而对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萧红“笑”的文学——《马伯乐》再解读
作者:
郭霞
期刊:
东吴学术,2020年(03):62-68 ISSN:1674-9790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萧红;“笑”;《马伯乐》
摘要:
对萧红及其创作的认识,很多人会联想到"女性"、"苦涩"、"寂寞"这样的标签。然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马伯乐》却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从叙事的层面来看,《马伯乐》一改以往小说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大大加强了叙事性,可以说是萧红作品中最像"小说"的小说;从情感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萧红从"悲"转变为"笑",似乎由崇高转向了滑稽,实则是她以另一种方式来言说战争、"五四"和男性,这其中有反思,有讽刺,也有批判。从"女性"到"男性",从"寂寞"到"喧哗",从"苦涩"到"狂欢",都可以用一个"笑"字统而领之。"笑"的艺术可以说是萧红的一个巨大跨越,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评论界褒贬不一。或许,正是这种勇于挑战和突破的精神气质,才成就了萧红及萧红的文学。
语种:
中文
展开
“川行散记”与沈从文文学精神的“复归”
作者:
李玮
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35(11):56-59 ISSN:1671-1785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李玮]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川行散记”;沈从文;文学精神
摘要:
1951年11月沈从文到达内江,直到1952年3月重回北京。他将耳闻目睹的点滴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自称"川行散记"。这些书信带有敏感细腻的情思,是"碎片化"的文学文本,承载着沈从文对乡村世界"常"与"变"的思考。这期间,沈从文重申"有情"的历史观,这是他文学精神的内核,并贯穿于其后的物质文化研究。"川行散记"既是其早年乡土文学精神的延续和"复归",也是新的历史阶段对社会之变进行反思后的补充和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抗战挽联:特殊时代场域下的“群体言说”
作者:
张宁;肖百容
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03):130-136 ISSN:1003-7535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410081;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肖百容] 湖南城市学院;[张宁] 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抗战挽联;场景;群体言说
摘要:
抗战挽联兼具抒情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双重属性,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类别。从文体嬗变角度看,其朝着"代众立言"的方向发展,以"我们"的视角表达群体情感,从民族大局出发,给逝者历史"定评",凸显集体意见。此外,抗战挽联与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公祭大会等仪式高度"契合",这种与场景相互作用的"共生文体"生发出引导群体情绪、统一思想认识的功能。抗战挽联既着眼于宏大叙事,标举"大义",又注重历史细节,体察人情、人性,折射出动荡时局中浓厚的人文精神。其对"个""群"及"美""用"关系的平衡,促成了"非常时期"的群体言说,深刻反映了中国人面对民族危亡时的审美体验、文化精神及家国一体的文化心理。
语种:
中文
展开
近代具有开拓意义的《史记》接受研究
作者:
曾小霞
期刊:
今古文创,2020年(08):49-50 ISSN:2096-8264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晚清民初;史记;接受
摘要:
近代《史记》接受与此前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的学术分野。林纾、梁启超等人破除传统路子,力图以新的视角新的观点系统地研究《史记》,为《史记》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本论文重点探讨晚清民初过渡派的《史记》接受。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