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世界:散文里的湖南形象
作者:
曾娟;雷蕾
期刊:
文学教育(中),2023年(04):177-179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曾娟; 雷蕾]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梦溪世界;湖湘文化;乡土社会;湖南形象
摘要:
湘籍作家龚曙光散文里的“湖南形象”是诗意又温情的。他的散文集以游子身份描写故乡的人和事,构建了一个特殊的“梦溪世界”,凸显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并反衬出现代城市文明下乡镇存在的问题。龚曙光笔下的“梦溪世界”是当代乡土湖南的一个镜像,拓展了乡土文学的审美表现领域。
语种:
中文
展开
唐宋诗词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作者:
张宁;戴亮
期刊:
文学教育(中),2023年(06):168-171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湖南城市学院人文素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
唐诗宋词;阅读;大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读法。《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唐宋诗举要》《唐宋词举要》等读本折射出不同时代阅读趣味、阅读意识、阅读方法的发展演进。图像叙事时代强调新鲜、敏锐的“言情”和精粹、形象的“说事”。大学生古典诗词阅读要深味情与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发挥想象,寻找作品中的“意义空白”,自己“补白”和“填空”,直抵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使诗词原本含蓄蕴藉的主旨得到具象化演绎,从而有效提升知识、精神、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语种:
中文
展开
近三年语言类网络综艺节目对青年的影响探究
作者:
何晶晶;杨恩东
期刊:
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14(16):146-148 ISSN:1674-8883
作者机构:
[何晶晶; 杨恩东]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语言类节目;网络综艺;传播学;青年;价值观
摘要:
近年来,在“限娱令”“限韩令”政策的主导下,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为国内综艺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便捷的传播平台。语言类节目因题材内容聚焦社会热点、展现年轻人兴趣文化、贴近现实生活,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与热捧。文章分析近三年网络热播语言类综艺节目的内容和主题,研究节目的创新形式,剖析节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奇葩说第七季》和《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三档节目为例,分析其内容与特点。从满足精神需求、获取有用信息、帮助实现个体社会化、塑造正确“三观”的角度探究积极影响,从语言使用不规范误导青年、泛娱乐化导致青年独立思考能力下降、部分热点话题价值观导向不正确的角度剖析消极影响,从节目、政府、高校、青年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利用跨学科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文本分析法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近三年语言类网络综艺节目对新时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正确引导青年群体。
语种:
中文
展开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化策略探讨——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郑家村为例
作者:
崔佳雯;李施
期刊:
城市建筑,2023年20(15):44-46 ISSN:1673-0232
作者机构:
[崔佳雯]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施]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
优化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提高当前农村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关注“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因此对其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首先对当前的政策及农村背景做出了总体的概括和分析,进而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进行拆分探索。从自然、人文、人工三方面对郑家村人居环境优化方向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郑家村为例,对其区位、背景、现实状况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在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和战略方向后,化零为整,从景观和房屋两大方面考虑,并从水体、植物、道路、房屋等小方面对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规划方案。
语种:
中文
展开
小说里的湖南形象——以何顿小说为例
作者:
曾娟;陈倩
期刊: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05):24-27 ISSN:2096-0778
作者机构:
[曾娟] 湖南城市学院;[陈倩]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
<正>“湖南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对湖南区域的书写与表现,包括湖南城乡景观、人物形象、方言土语、湖南精神、湖湘文化等多个方面,渗透着作家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及审美意识。早在以《边城》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沈从文就构建了如梦似幻的文学湘西世界,树立了桃花源一般的湖南形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代湖南文学的城市化倾向日趋凸显:何立伟、刘春来、聂鑫森、阎真、田耳等作家开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事予以关注,或是城市底层小人物的艰辛,
语种:
中文
展开
汉魏六朝兄弟并称歌谣中的才艺书写
作者:
王林飞
期刊:
文化产业,2023年(22):136-138 ISSN:1674-3520
作者机构:
[王林飞]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
<正>汉魏六朝歌谣是品评人物的一种独特方式,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舆论氛围,值得深入探究。汉魏六朝兄弟并称歌谣对人物才华技能的赏识,在经学、玄学、文学、书法、武艺等方面都有展示。借助歌谣的吟诵传播,士人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传承文明、引领思潮、延续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汉魏六朝兄弟并称歌谣中的才艺书写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在遭遇艰辛挫折、历尽困苦磨难时,依然保持着崇文重教、明理尚德、豁达昂扬、履践致远的优良品格。
语种:
中文
展开
杨树达旧体诗的现代大学书写
作者:
袁志成
期刊:
城市学刊,2023年44(01):90-96 ISSN:2096-059X
作者机构:
[袁志成]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杨树达;旧体诗;现代大学
摘要: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诗人关注现实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其诗歌具有典型的学者风采,特别是创作题材的突破与思想内涵的现代性,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现代大学教授群体诗歌创作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现代大学对旧体诗发展新变的影响。
语种:
中文
展开
沈从文的文物情缘与生命意识
作者:
李玮;何婧妍;徐家悦
期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23(03):78-83 ISSN:1674-831X
作者机构:
[李玮; 徐家悦]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素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益阳413000;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何婧妍] 湘潭大学
关键词:
沈从文;文物;生命意识
摘要:
沈从文少年从军时期初识文物,开启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生命理性就此觉醒。抗战时期,沈从文任教于西南联大,频繁接触带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古典色彩的文物,生命意识更加成熟,逐步形成“美在生命”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以物质文化研究为主业,认识到人在劳动创造中将有限的生命转化成无限,将喜怒哀乐的生命具象化,才能获得恒久的魅力和价值。文物作为凝聚着历史记忆、审美观念、精神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影响了沈从文的感知力、情感力和创作力,成就了他的文学情缘、文化情缘与生命情缘。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舒奕;罗雯婧;褚雨茹
作者机构:
[舒奕; 罗雯婧; 褚雨茹]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会议名称:
2023年第九届陶行知研究座谈会
会议时间:
2023-09-23
会议地点:
中国北京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提升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然而,人文素养的提升建设工作却收效甚微,人文素养正遭受着长期坐冷板凳的尴尬局面。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破除错误观念和思想偏见,把握方向,以思政教育引领人文素养发展;同时,落实主体责任,创新机制,探寻"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提升路径,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高等教育文化提升的最终目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沈从文“抒情考古学”中的生命与文学
作者:
李玮
期刊: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45(06):75-79 ISSN:1672-6219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李玮] 湖南省周立波与乡土文学研究基地
关键词:
沈从文;抒情考古学;生命;文学
摘要:
沈从文后半生的物质文化研究被汪曾祺称为“抒情考古学”。“物”中见“人”的视角和以“情”状“物”的写法让他的物质文化研究成为“有情”的科学。此外,他还将文物、文献与文学作品整体联系,相互印证,让文学更具象化,让文物更符号化。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体现了其持久的“韧性”和独立思索的精神,并启示来者勇于探寻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的大多数,敬畏个体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这是物质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学创作获得其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陈蔡之厄”解读孔子的求道精神
作者:
陈立军;陈睿阳
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1(03):83-90 ISSN:1672-0539
作者机构:
[陈立军] 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124;[陈睿阳]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益阳 413099
关键词:
孔子;陈蔡之厄;求道精神
摘要:
司马迁对孔子一生的困厄有着深刻理解,《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的“陈蔡之厄”进行了详细记载,“陈蔡之厄”成了孔子求道精神的象征性事件。“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象征着孔子顽强不屈的逆境之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象征着孔子坚守节操的君子之道,“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象征着孔子直面现实的自省之道。由于孔子已经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孔门之道在当时无法被接纳,却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陈蔡之厄”中孔子提出的问题由历史给出了答案。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闺门到世界——论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创作
作者:
傅建安
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CSSCIAMI(01):132-138 ISSN:1003-7535
作者机构: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文化相遇;女性文化;现代转型
摘要:
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创作主体主要分为晚清使官夫人、女权运动的领导者、较早接受新思想的名门闺秀三类。深受弱国子民之痛的女性精英知识分子因其中外文化比较视野,其域外纪游文学中体现出现代知识者的智慧与深度,具有强烈的家国命运之思;同时也体现出女性独有的抒情气质,表达出对自身命运与未来的深入思考。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将个性解放意识与国家命运之思结合在一起,将自我之情与民族之情、人类之情结合起来,充分拓展了现代域外纪游文学的审美内涵,完成女性纪游文学的现代转型。女性域外纪游文学作家以自己的声音参与着民族国家话语的建构,实现了从传统闺秀向现代女性的转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非遗短视频传播现状与优化策略:基于“5W”模式的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
作者:
杨恩东;谢文杰
期刊: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25(05):33-37 ISSN:1009-3583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谢文杰; 杨恩东]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益阳非遗;短视频
摘要:
新媒体时代,通过短视频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但在传播过程中却面临一系列挑战。文章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从“5W”传播模式出发,对抖音、快手平台上益阳非遗短视频的传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优化策略,打造小郁竹艺、明油纸伞等地方特色非遗品牌,助推地域文化与非遗文化的长足发展,以期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以湘江流域为例
作者:
杜林远;许莹莹;高红贵
期刊:
统计与决策,2022年38(16):77-81 ISSN:1002-6487
作者机构:
[许莹莹; 高红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杜林远]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湘江流域;综合效益;指标体系;熵权法;耦合协调度
摘要: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能够研判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改善生态补偿机制。文章构建多层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与永州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熵权法定量评价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效益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随着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进,2015—2018年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逐年上升,仅在2018—2019年略有下降,其中社会效益得分与经济效益得分均高于综合效益得分,而生态效益得分则低于综合效益得分。(2)长沙市综合效益得分最高,永州市次之,湘潭市与岳阳市最低,长沙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3)2015—2019年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4)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政府企业与公众参与以及城市发展的合理规划是提升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语种:
中文
展开
抗战时期旧体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宁;曾昀
期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37(05):33-38 ISSN:1671-7406
作者机构:
[张宁]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张宁]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曾昀]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抗战;旧体诗词;女性形象
摘要:
抗战时期的旧体诗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文化的平衡状态被战争打破后女性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生态,女性在特殊时代场域中的“存在”得到了观照;女性形象的摹画也折射出中国女性在抗战中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信念,抨击了上流社会的麻木和腐朽。当时旧体诗词对女性形象的书写拓展了自身创作的题材范围,也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有关女性与民族关系命题的探索。
语种:
中文
展开
如何拓展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兼评《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
作者:
曾娟;黄晔
期刊:
城市学刊,2022年43(3):82-85 ISSN:2096-059X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人文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黄晔]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长沙 410199;[曾娟]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城市文学;空间思维;“人—地”意识;城市个性
摘要: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具有城市文学的属性,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具有非常典型的标本意义.《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在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的空间思维、"人—地"意识、城市个性分析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富有启示.
语种:
中文
展开
晚清使臣域外纪游文学现代性借鉴的文化间性
作者:
傅建安
期刊:
南方文坛,2022年(4):45-49,58 ISSN:1003-7772
作者机构: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西方现代文明;纪游文学;文化间性;社会总体想象;共同准则;时代大潮;震惊体验;阐释学
摘要:
<正>晚清域外使臣在国家使命的感召下,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越过千山万水,亲历感受西方耳目一新的异域文明,其域外纪游文学叙述了与西方现代文明初次相遇所带来的震惊体验并进行文化想象。保·利科在《论阐释学》一书中认为,社会想象实践的多样性可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这两极间来理解,这些社会总体想象物呈现敌对和半反对的面孔,其共同准则与历史社会现实不一致(1)。晚清使臣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站在西方世界乌托邦想象与华夏文化中心意识两极解读西方现代文化,
语种:
中文
展开
游戏性与去游戏性——红色儿童文学经典中的空间表现
作者:
刘叶红;周秋良
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03):22-28 ISSN:1003-7535
作者机构:
[刘叶红]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周秋良]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红色儿童文学经典;叙事空间;游戏性;去游戏性
摘要:
中国红色儿童文学经典系列读本中,家、山洞、河、水庄等共同构成少年儿童与革命战争的主要叙事空间,参与革命的叙事进程,具有游戏性、革命性特征.创作者立足于红色儿童文学经典中"游戏性"与"去游戏性"的空间双重性,在日常叙事中,空间承载着少年儿童的游戏之所,是个体化的嬉戏与狂欢;在战争叙事中,空间的去游戏性凸显,成为遮蔽保护之所和生死之所,是集体化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书写.红色儿童文学作品在符合儿童天性和彰显战争残酷的现实语境下,在戏谑和严肃的互动中实现儿童从父母眼中的孩子、自我想象中的成人到革命英雄的成长和转化,为新时期儿童提供超越时代的儿童精神和革命精神观照.
语种:
中文
展开
“三农”短视频对农村形象构建的受众认知研究
作者:
冯骥;徐家悦;罗佳玲
期刊:
新闻研究导刊,2022年13(08):55-57 ISSN:1674-8883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三农”短视频;农村形象建构;受众认知;乡村振兴;优化策略
摘要: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成熟,“三农”类短视频正逐渐成为新农村形象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三农”类短视频对受众的农村形象认知的相关因素与影响,能够了解目前“三农”类短视频在传播效果上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研究前期发布《关于“三农”短视频的用户认知及影响情况》调查问卷取得相关数据,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印证现有农村题材短视频是否吸引大众、了解相关人群对于使用短视频呈现农村形象的看法与建议,并以对农村题材短视频的了解与研究为基础,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讨,提出相关优化策略。通过研究“三农”类短视频目前的主要问题,结合问卷,以“三农”类短视频的行业发展方向作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优化“三农”类短视频在农村形象构建方面的发展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生态批评视域下安徒生童话的科学想象
作者:
刘叶红
期刊:
城市学刊,2022年43(2):86-90 ISSN:2096-059X
作者机构:
[刘叶红]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批评;安徒生童话;科学想象
摘要: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安徒生童话以科学想象之笔书写了科技带来的时代巨变。从生态批评视域审视安徒生童话的科学想象发现:安徒生童话运用科技进步的想象呈现19世纪科技文明生态,折射浪漫与理性的意识形态争锋;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客观生态变化促使主体在异质化的环境里,以单声或复调的方式,围绕自我反思或向他者追问,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科技和工业发展不仅给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带来伦理秩序的进步,也造成伦理混乱和精神异化,儿童通过认知并内化隐含其中的道德伦理准则,可以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语种:
中文
展开